文里千秋,画中典故

合同范本 |

时间:

2021-07-27 09:55:08

|

摘 要:通过阅读几个系列的小人书故事,读出岁月春秋,读出人情世故。画有画的美,文有文的情。文中有画,画中有文,别有洞天。笔触上的细腻,情愫里的美好,寄托中的理想,都娓娓道来,在岁月中去追寻这样一份收藏的情怀以及逝去的温暖。

关键词:连环画 女性 英雄主义 理想蓝图

中图分类号:I269.7 文献标识码:A

Allusions in Lines, Stories in Pictures

——Ramble on Cai Xiaorong’s Xiaomai’s Serial Pictures

JIN Xiao-hui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Abstract: Historically and worldly wisdom could be found in some serial pictures, which are unique combination of writings and pictures flowing with aesthetic and emotional feelings. The delicate diction, beautiful sentiments and spiritual sustenance would accompany you in the pursuit of the lost warmth.

Key words: Serial pictures; Female; Heroism; Idealism

小人书就是曾经风靡中国几十年的连环画,是多幅画面连续讲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大部分是根据文学作品,或取材于现实生活,编成简明的文字脚本,绘制画幅而成。“小人书”的由来是因为故事中的人物画的很小。很多60后、70后对这份熟悉的读物都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1950年是连环画发展的黄金时期,古典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唐》,现代的如:《李双双》《铁道游击战》《山乡巨变》等,这些都是代表作。那时很多人争相阅读和收藏。20世纪90年代以后,连环画逐渐不再出版,与字画、瓷器、邮票、古玩一样成为收藏品。

作者蔡小容在书序中提到她对连环画的那份情怀,“有一个梦我总也做不完……一条背街的巷子,一家不起眼的门面,进去一看,呀,好多小人书”。这种惊喜想必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她寻寻觅觅的一切,如一个完好的梦置放于内心,总在光阴里拿出来翻翻。那些幼时读过的小人书,有的早已遗失,但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怀一直都在,于是她笃定这些书还在世上,当年按同一套模板印出来的还在。幼时留给我们的美好回忆,也只能够在岁月中用回忆来追寻重温了。作者在本书中通过代表性的连环画加上自己从不同角度进行的解读,融入艺术鉴赏与自己的人生感悟集结为一本不错的散文。

一、笔触:温婉的女性视觉

1.场景观察与细节留意

画家以图像的形式直接向读者展示生动的场景,而作家则用文字激发读者的想象。连环画中的现代故事一般都趋于写实主义的风格,在前几个系列中,是文字对画的再现。《舍得画鸭》中,树叶子、野草、蔬菜的叶、藤、果、秧都有提到,作者言,画是繁密处繁密,留白处留白,画家是画得如此细致的,而作者对整个场景的观察也细致入微。景致以外,人物也具有鲜明的形象,这首先体现在我们的第一眼入眼,一个人的外貌、穿着等,而性格品质等则是第二次形象。《梅子欠点儿酸》里的杨梅穿肥大的上衣,站立的身姿,作者都注意到了。如同画里所言“像一株怒放的攀枝花”。这是一种一眼明了的观察,正是如我们看画,第一眼无非是个轮廓,但难得作者可以通过文字来细致地表现。

作家笔下生动的人物形象,不仅是通过语言、行动、内心这些来表现,有时候作家也会用一些细节上的描写来暗示人物的命运以及情节的发展,也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真实。而作者的解读则是让画中的“像”变“活”。三仙姑的摩登另类,作者是以她出场的姿态来表现;杨贵妃这个传奇女性,作者是看到了在画上她是高高在上的丽人,唐玄宗则变得很低;关羽败走麦城,是通过那些芦苇的情景烘托来揭示人物命运。这些我们原本熟悉的人物形象,在连环画、在文字里都重新演绎了一回。“不仅美极,内中还蕴含了无限情怀”,作者对细节的关注可谓是看到了无限千秋。在《赶考的罗伦》中,作者不惜用大量篇幅来诉说金镯落水的原委,丫鬟倒了水后的神态,盆子预示的一些情节,室内屏风的闲逸雅致,这些似乎都要讲出点故事的情景押韵,全都是以后种种猜想的暗示。还有梳妆的丽人背对着我们,正中了那句结语“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很多很多的以后,我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这样一种猜测揣度本身就是回旋的心理余地。古人有“侧面美人”之说,古时美人大都婉约含蓄,即使露面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即使说话也是微启唇齿的。侧面上的审美也给了我们一定的想象空间。

画家能够找到最佳角度取景,逼视人物的内心活动。而作家也是通过自己的细致解读理解人物的思想。这种暗示与线索的作用无论于画还是于人都有点睛生花的效果。除了观察与细节上的刻画,作者也通过自己的内心独白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丰满描绘。正如评论家李敬泽所言“画中有的写得出,画中未未尽写的写得如画”。

2.细腻的语言描绘及易懂的俗语穿插

未读此书,但看这些题名,我似乎已经被吸引,它们生动洒脱\自然真实,就如同一首首诗的展现,令人遐想连篇。梅子欠点儿酸,杏黄时节割麦子,金不换,阿睹何物乎,但使相思莫相负,南阳关前………作者是给了我们文字上的唯美感知,所以这回忆之外,是一种文学情趣上的审美。而散文的文风本身就是清新朴实的,作家的笔触在这里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看这本书,是觉得自己远离了整个浮躁的社会,那种给人以安静的感觉,不仅仅是传达,更是整篇文章的意蕴。我只是幼时读过连环画,却也被作者所展示的一切深深迷住了。

她写“梅子啊,太甜太熟了也不好,最好还是带点酸”,是一种俏皮也是一种不失落的怅惘,“乡间的小路上,空气多清冽,心情多占优势”,那时农村的人们去干活就是带着这样高涨的情绪和干劲,“情韵,是弥漫在情节中的雾气,冉冉地飘飞”,这是铺垫想象的旋律,“他们已修炼成精,眉角眼梢内容太多,稚嫩忐忑无处寻”,作者亦是对那些连环画家怀有一股敬仰的深情,“我们只看见无敌将的风光,何尝看见他和血吞的内伤”,对英雄的悲凉也是写得入木三分。这样灵动的句子,总在不经意处突然出现,就像演员的登台亮相,恰好赶上,演得惟妙惟肖。语言上的细腻正是一种情感的真实流露。

一些俗语的运用更是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显得朴实大方,自然真诚。那时候的一部分写实连环画描绘的正是乡村里的风景与人事,恐怕资深的连环迷是要会心一笑的。这些乡里土气的语言亲切而深刻。“人逢喜事,鸡鸭管自跑,鸟儿凑趣飞”“小小子儿,要媳妇儿,做什么?点灯——说话儿,吹灯——亲嘴儿”“玉山倾倒再难扶”“一娘生九子,连娘十条心”“眼睛,阿赌物也”,这些诙谐风趣的俗语也是全篇的亮色,在语言上再一次提升,看连环画也是这样一个过程,连环画画的是画,再配少量文字,而这些文字一般都是精粹简短,读来言简意赅,大意明了。

3.对女性的一种关怀主义

以文写意,也以文传情。作者在解读这些连环画的时候未尝不是自己的一次情感流露,真实而坦率。作者所选取的大量连环画的代表作品,很大一部分是描写女性的,即使有男主角,也是一种对女性的衬托。在此将其统一地称为关怀,在这种人性主义的流露里是包含着同情、欣赏与赞扬的。故事中的人物因此也显得可圈可点。

新中国建设时期,涌现了大量的英雄模范人物,其中有一批女性,其力量也是不可小觑。连环画里也因此出现了很多勤劳善良、积极向上的先进女性。她们用双手努力地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气象播报员淑英的执着热情,连作者也欣羡她的工作所发挥出来的带头作用,党支部委员杨梅的利落爽快,李双双的大公无私,这些我们熟悉的人物,正是作者借以寄予而表达思乡情怀。

同时作者也对那些不幸的女性寄予了一种怜哀与同情。连环画中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一些不幸的女性是作者对女性命运的一种关注。这些美丽的灵魂可能因各种因素陷入困境,从其本身的女性命运而言,这都是值得我们去同情的。《金不换》中,作者借尝刺莓的味道来比作第一次接吻,这样的美好也是衬托了竹妹没有体会的悲哀,作者言自己30岁时看到这个故事中竹妹失去贞操的时候依然吃惊,这大概是一种赤子般可以怜惜的情怀。而尤三姐这个在《红楼梦》里同样性格分明的女子,作者在连环里也将其命运刻画得淋漓尽致,她的刚烈只能是碎了一地的梦境。而杨贵妃这个悲剧人物,作者也有了自己的一种解读,正如白居易《长恨歌》里所表达的杨玉环和唐玄宗那份生死契阔的爱情,而作者也是唯独要写出杨玉环那份爱情上的崇高,“神仙妃子似的丽人高高在上,比例小得多的唐玄宗坐着步輦……”相对于后来她在马嵬坡的惨死,她那些能歌善舞、拂袖掩笑的生活也是一种温柔的致敬吧。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分析道:似乎女性更容易显示柔美、秀美和文弱美。作者这种同情的大众情感之下,是有自己的欣赏与怜惜的。这便是作者通过女性的视觉所接触到的一种命运的感觉。

二、情愫:旧式的咿呀唱本

1.对英雄主义的向往

之所以说是旧式的,是因为连环画是过去的读物,并早已退出出版物市场,成为了一种有价值的收藏品。年代久远常常使寻常的事物也有一种美,因为一种过去的时间上的距离就会产生一种遥远的审美态度,而这态度因为朦胧而显得令人向往。大批的连环迷总是去收购找寻也是一种对过去回忆情结上的留恋。正如作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连环迷,她三岁未到就看连环画,这样美好的记忆以及经手的连环画在岁月中遗失,成了一种回忆式的眷恋。因此,她将所有的情感写下来,作为一种温柔的致敬。咿呀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唱本是戏剧的稿子,这些正是不可或缺的舞台因素。这些保证了一个故事的开场与演绎。工笔、黑白、线条,这些所描绘出来的旧时良辰美景与道德童话都是人间百态的一个浓缩。

英雄人物作为戏剧中的主要因素,张扬正气也好,颓败散场也罢,唱的还是一出真实的人生戏。作者借用这些她十分热爱与崇敬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人生悲欢与无常的感慨。她花了大量篇幅来写《说唐》系列,读来真是听一曲旧时的戏里戏外。一朝功成万古枯,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都成为了历史,且早已灰飞烟灭,却因为他们的特殊依然活于历史中。那些叫出来响当当的人物,宇文成都、罗成、程咬金、柴绍……乱世出英雄,谁也不输给谁。

连环画里大量英雄人物的登场也正合了那个时间要素,新中国建设时期大量英雄人物的出现,那种对英雄的向往崇敬也是当时的一种主流思想趋势。在精神上也相应产生了模仿对象,也是文化读物的一个对照,这正是潮流趋势的一种资源。人们在连环画中找到了一种人格上的寄托,也是一种精神安置家园。而一批描绘建设时期生活的画正是这种典型,作者自己也对这些人物由衷热爱。起码过去那些看连环画的人是能说出一二来的,那些老少咸宜的读物,一看就明白。记得小时候,在一个邻居家就有很多藏本,虽是老头老太,但认得字,便经常翻本连环画看,有时也念给我们这些小孩子听。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是否能一一叫出那些英雄人物。恐怕也略有耳闻吧,但不见得是来自书籍了,电脑游戏里就有很多古代英雄人物的亮相,赵云公子的形象就是风流倜傥、潇洒英俊的。成为老古董的连环画和那些英雄人物似乎渐渐远去,只是偶尔回忆那熟稔的情节与当时的种种美好。

2.收藏的乐趣

连环画是继字画、瓷器、邮票、古玩之后的第五大收藏品。当然收藏什么是收藏主的爱好,各有千秋,难分伯仲,在收藏中所收获的乐趣是只有爱好者才能感受的。在这本书里,作者如数家珍地念叨这些给她无限快乐的读物,这样一个倾诉的机遇,她拿捏得很准,娓娓道来,情真意实。她在文中除了语言上的细腻与情感的真诚以外,还用一种孩子的心理笔调来突出。只有孩子的纯洁的情感才能去收藏这一笔宝贵的精神资源。正如她自己所说,也许这所有连环画的故事,“它的情节在我心里熟稔而流,可我还是把它捧在手上”,只有至真至美的宝物,我们才捧在手上,揣在心里的。这样的珍视,她信手捏来,甚至她将自己变成孩子式的心理,她写小时候被父亲嘲笑,要乖乖听母亲读那些连环画的故事,这尽是幼时的身影。

她也将自己如何收藏到这些连环画的故事一一进行描述,登门拜访,讨价还价,看得出她的热爱。甚至那些她如此痴迷的连环画家,她也八卦了一番。聂鸥与孙为民是夫妻搭档画家,陈和莲先生的名字有些女气,以至于这些画的线条也是过于温婉的,写贺友直是来了个《贺家班》系列,卢延光,丁时谦……这些连环画家始终是她热爱且崇敬的。

作者在故事中分了各个系列来讲述,《山乡》《打仗》《贺家班》《好姻缘》《古装》《隋唐》,谁说这又不是收藏的展示,分门别类,细致划一,作者是将自己多年的收藏向读者一一展示 ,叫看的人惊讶赞叹。她将这些宝物大方地拿出来,供读者慢慢看、细细品。在这些不同的连环画里,这样一种品位也是那些不同的人生,是对大千世界的一个真实感悟。

三、寄托,理想的人性蓝图

看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上的一种至美的感受,同时也欣赏了一次连环画。这整本书里也有一种余韵让人久久回味,这便是书中所洋溢的一种文学上的古朴气质。这种气质是连环画所表达的理想人性以及作者所认同的道德环境。

作者所选取的这些连环画,是真善美的,《杏黄时节割麦子》里解放军要帮忙抢收麦子,社区人民也是赶早起床,《大公无私格色人》里的李双双是一心一意为民众,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公无私,《盖满传》里巧珍可以为佳林的幸福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爱情和快乐。正如作者所言,那时候“那个年代人的感情,多么朴实纯粹无保留,一颗心可以摊开来看,全部要呈给对方的!这是真的!”我也愿意相信,那时候的人们至纯至善。不像今天这个急功近利的浮躁时代,谁都恨不得把谁踩扁,以便自己爬得更高。当然也不是全部,但那种要掏出心来奉献的,我想这个时代已经少有了。即便是有,在当下这个环境说不定还会被冤枉与误解,连做好事也是担惊冒险。想来也是十分可悲的。

书中所呈现的迷人的道德环境,是一个过去了的圆梦了的童话,仅能作以怀念,就像我们幼时入眠所听。在众多连环画里所表述的这样一个经济社会里,是一种后来的经济文明还未熏染的土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样的土地养了善良的人民。道德的感情在这里联系每一个人物的命运。即使偶尔有困难出现,他们依然是热情高涨,或者即便是忧愁发生,他们也是用一种淡淡的感情去理解感怀的。我更认为这是一种理想的自然本性。

在沈从文的湘西文学和汪曾祺的笔下,也有这样类似的美好的童话的道德环境,作品中所设置的人物都是纯朴而善良的。这种道德氛围在心理上就给予了一种向往与寄托的笔调。那种参透世界淡泊心境的语言叙述是洞穿了一切冷峻和谐趣,将人性释放与回归的过程。作者在文中自始至终波澜不惊的描述来自一颗平淡而高贵的心灵。这种心灵的气质反应到语言上就是一种理想式的陈述,摆脱了外界的束缚与干扰,一心一意沉浸于自己的快乐世界。

于是,读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文字画面上的审美感观享受,也是一次心灵的回归。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读这样的书本身需要一颗沉静的心,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心境的超脱。至美至善,是文学思想上的寄托,落实到现实社会是困难的。但这种理想的人性蓝图,我们姑且向往与感受。

责任编辑:琰 柽

延伸阅读
小学劳动专题教育总结3篇  小学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抓好劳动教育,
2023-06-12
青年劳动主题演讲材料五篇  青春是花朵,仅有珍惜所拥有的人,才能用花瓣来铺呈未来之路,青春是乐音,仅
2023-06-07
热爱劳动演讲稿范文五篇  演讲是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演讲同时也是一种
2023-06-06
公司员工劳动合同简单范本  在公司的运营过程中,时常会把劳务服务外包给他人,我们可以通过劳务外包劳动
2023-05-29
20xx学生社会劳动实践总结4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加强和改善青年学生思想政
2023-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