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条据书信 |

时间:

2021-08-30 10:55:31

|

[摘 要]高校要培养新时代的工业设计人才,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进行审视、修订。课题组在分析了工业设计专业发展概况和存在的问题之后,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为例,制订了合理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构建了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有特色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6-0129-03

一、工业设计专业发展概况

工业设计起源于工业革命后的欧洲。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1919-1933年)是现代设计教育发源地,其创立的“设计基础课体系”强调科学的、逻辑的工作方法和艺术表现的结合;其所采用的“双轨制”教学模式为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我国工业设计专业于20世纪80年代由国外引入,被正式列入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分别设立在艺术类大学(如中央工艺美院和广州美术学院等)和综合类大学(如北京理工大学和湖南大学等)中。之后30多年,工业设计专业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培养了大批设计人才,与此同时对于艺术类和理工类工业设计教育的争论从未停止。随着科技发展、时代的变化,工业设计的内涵也是在不断变化之中,导致人才培养方面的困惑。目前争论仍在继续,但是人们对设计的理解有了多方位的认识,对其“创意”、“整合创新”、“技术服务人”等本质内涵,以及专属于“设计”的知识有了一定的共识。在“大设计观”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下,在设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的情况下,工业设计专业如何培养新时代的工业设计人才成了热点课题。

过去由于参考对象单一,不同背景的学校在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方面存在同质化的问题。目前趋势是要求学校按照本校情况,在设计学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形成办学特色的多样性。例如侯立平教授提出了中国当今设计学学科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同时也分别提出了综合类高校、艺术类高校、理工类高校、文科类高校的设计学本科专业,在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等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特色 。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在编制“设计学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而新的工程认证标准也为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视角。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是2000年在原北京机械工业学院机械工程背景下创建的专业,现隶属于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教师从1993年开始由机械工程系陆续引进。经过近20年的发展,形成了在校生270人左右,毕业生近千人的规模。专业方向扩展到工业产品\展示设计、信息艺术\视觉传达设计等方向,学生在实践、就业中表现优秀,成为特色专业。从2004年开始,进行每四年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通过不断修改凝练,形成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意、工科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培养“一专多能、善于合作、头脑灵活、技能过硬”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二、制定合理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培养方案的首要内容,体现了专业教育的目的,为毕业要求、课程目标和课程体系等的制定提供方向和指导。培养目标应该具有合理性、准确性。合理性指符合学校定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准确性指培养目标能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

(一)合理性

专业人才培养应符合社会需求。在国家层面,中国正处在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的转型期;各种制造业都需要通过设计来进行创新。《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提高创新设计能力。在传统制造业体系基础上,建设完善创新设计生态系统。建设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设计集群,培育一批专业化、开放型的工业设计企业,鼓励代工企业建立研究设计中心,向代设计和出口自主品牌产品转变。发展各类创新设计教育,设立国家工业设计奖,激发全社会创新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国家由于经济转型的需要,大力支持制造业发展工业设计,对这方面的高级设计人才需要量非常大。

在北京市层面,北京除了是我国政治、文化、科技创新中心之外,还是世界“设计之都”。设计正在为北京市的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重要作用,对高素质设计和文化创意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历史上有许多古老都会在转型发展中都通过科技与文化的结合,让城市文脉与民族精神得到延续和强化。

在学校层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管为主、工管理经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校;學校以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光机电一体化、知识管理与技术经济等领域为办学特色,立足北京、服务首都、面向全国,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工业设计专业的办学定位应该是把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北京地区经济发展与未来就业联系起来,为北京市和国内其他地区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设计人才。依靠学校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的优势,形成具有工科特色和突出创新创意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准确性

从连续两年外对工业设计毕业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毕业生的就业地点83%在北京。就业行业主要分布在创意/设计、互联网/电子商务等行业。就业职务主要为产品设计师、平面设计师、交互/网络设计师。

从对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与其他学校毕业生相比,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优势在于:①有关设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学得比较多,就业领域比较广。②在某一领域就业后,所学的设计方向的知识和技能,使其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在平面设计领域工作中,可以应用三维软件和视频表达技能,提高设计结果的呈现水平,在单位同行中表现出优势。③本校的毕业生在做事方面,比较认真、踏实,肯吃苦、任劳任怨;不好高骛远,具有合作精神,适应性比较强。这是用人单位非常欣赏的。

关于毕业5年左右应该具备的能力和事业发展预测,根据设计行业的特点和对毕业生及其雇主的问卷调查,本专业的毕业生毕业5年后的工作情况如下:

39%的毕业生希望在设计领域继续发展,提高设计水平,成为资深设计师——在产品设计、平面设计、交互设计领域成为单位的资深设计师,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和较丰富的设计经验,是单位的设计骨干或中间力量。

资深设计师应该具备的能力是:具有比较深厚的人文素质、艺术素质和工程技术素质;具有对设计的执着追求热情;有宽阔的视野和较强的设计思维能力;对设计领域常用的软件,掌握得比较好;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37%的毕业生希望在设计领域发展,提高管理水平,成为设计管理者——进入单位的管理层,成为单位的设计总监、产品经理等。

设计管理者应该具备的能力是:具有比较深厚的人文素质、艺术素质和工程技术素质;对设计领域和行业的发展趋势,有较强的洞察力和判断能力;善于与人交往,有团队精神和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有大设计观念和较强的设计思维能力。

以上人才能力需求预测通过实际调研得出,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准确性。

(三)工业设计专业培养目标

由以上分析,依据学校“立足北京、服务首都、面向全国、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定位,结合北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本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现代工业设计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设计思维能力和熟练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设计创意表达能力,能够从事产品设计、信息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展示设计等职业的创新型、应用型、合作型设计人才。

在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工业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要加强其在创新创意方面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如分析设计问题、提出多种设计构想和设计表达等方面的实际能力。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产品开发、设计、组织、管理能力,可到IT企业、现代制造企业、传媒业、科研机构、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策划和宣传等工作。

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后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艺术素质、机械工程/计算机技术素质,有宽阔的视野和较强的设计思维能力;对设计领域常用的软件运用得比较熟练;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专业方向:本专业下设两个专业方向,为产品/展示设计和信息艺术/视觉传达设计。

专业特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意、有工科特色的,具有“一专多能、善于合作、头脑灵活、技能过硬”的高级应用型设计人才。

三、设计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高校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是以国际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理念——项目类课程驱动的课程体系为基础制定的。在本课程体系中,按照认知心理学对知识的基本分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将课程相应分为知识类课程、技能类课程和项目类课程。这三种课程被分布在第一至七学期内,其中知识类课程和技能类课程的学时逐渐减少,项目类课程的学时则逐渐增加,并且在每学期的初始或期末都有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来对上学期或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进行一次综合训练。这样的课程结构既可以保证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又可以保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本课程体系的项目类课程有:设计初步、平面基础设计、立体基础设计、视觉传达设计1、设计程序与方法、交互设计、产品设计1、视觉传达设计2、产品设计2、视觉传达设计3、展示设计、多媒体设计2、动画与视频设计等。

另外,从知识、能力和素质角度,本课程体系又可以分为通识教育理论课、学科基础教育理论课、专业教育理论课和实践环节四大部分。

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含相关的理工类、社科类,和体育、外国语、计算机应用教育等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人文意识、责任意识等。

在学科基础教育理论课部分,强调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意、工科特色。体现创意特色的设计基础和思维训练从第一学期贯穿到第五学期;体现设计能力的设计技法和表现的训练从第一学期持续到第四学期;体现工科特色的课程如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和电工电子学、金工实习等课程从第一学期持续到第四学期。

专业教育理论课部分,通过产品、视觉传达、媒体交互、设计理论四大课程群,提供给学生产品或媒体专业方向的选择,内容丰富,同时又具有灵活性。在专业课中同样注重理论与项目的结合。注重感性艺术方法与理性科学设计方法的結合,加强学生原型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突出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教育整合交叉创新的特点。

实践环节要四年不断线,配合课程进行训练,也结合企业或设计竞赛进行,以加强学生的实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等。

四、构建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设置的指导思想是:系统性——系统地支撑毕业要求,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动手和创新能力;落地性——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达成度高;实战性——与企事业的一线设计师交流、合作,与实习、就业相对接。

工业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课程实验、开放性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科技创新、社会设计竞赛。

实践教学注重推进与企业合作,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部分项目带领交叉学科的学生进行创新性设计,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而且在设计研究过程中激发潜力,挖掘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培养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认真指导学生参加设计竞赛,获得了良好的成果。参赛的学生面广,收益多。学生在参赛过程中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获得了奖项,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氛围、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设计竞赛中获奖,也提高了本专业在行业中的声誉。

五、结语

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目标为核心,开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从各方面支持培养目标的实现。

对于理工类高校的工业设计本科专业,在教学研究型层面,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专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后,学校制定了合理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从一专多能、善于合作等方面体现创新和工科特色。设计了专业课程体系,强调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意、工科等特色。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以注重校企合作、实践应用型为特色。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办学目标和专业特色定位,结构设计清晰合理,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持续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侯立平. 坚守与转向——文化转型与设计学课程设计的变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2] 孙颖莹.工业设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3] 王晨升等.工业设计史 新一版[M]. 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2016.

[4] 姜可. 整合设计教育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教学方法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8增).

[5] 姜可. 创新思维培养方法研究[A]. 2007国际工业设计会议论文集[C].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刘凤华]

延伸阅读
文员求职信范文锦集3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许多朋友又将开始寻求新的工作机会,这时候,最关键的求职信
2023-06-20
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求职信范文3篇  求职季来临,可是在求职前期我们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可不少呢,许多朋友一
2023-06-19
本科应届大学生求职信范文3篇  求职季来临,可是在求职前期我们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可不少呢,许多朋友一般
2023-06-19
美术动画应届大学生求职信3篇  求职季来临,可是在求职前期我们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可不少呢,许多朋友一般
2023-06-19
2021春招大学生成功的求职信3篇  求职信必定是一封关于“你本人”的函件,
2023-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