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日本企业雇佣形态的多样化

工作报告 |

时间:

2021-10-11 09:47:53

|

◆中图分类号:F279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现代日本企业中正式雇佣缩小、非正式雇佣扩大,雇佣形态呈多样化发展。这种雇佣形态的多样化发展与近年日本社会劳动市场的开放和结构改革所引起的雇佣弹性化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在详细阐述日本企业雇佣形态多样化现状的同时,详尽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现代日本企业 雇佣形态 多样化 非正式雇佣

近年日本经济整体上虽有所恢复,但相对于正式员工企业更偏向加大临时工、派遣员工、合同工和承包劳动者等非正式形态的雇佣力度。这种雇佣形态的多样化发展是与现代日本社会劳动市场的开放和结构改革带来的雇佣弹性化发展密切相关,它在保持了日本企业相对较稳定招工率的同时也造成了劳动力浪费性使用,并引发了一系列企业问题的产生。本文阐述了日本企业雇佣形态多样化的现状,也详尽分析了雇佣形态多样化产生的原因。

雇佣形态多样化的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市场结构改革的影响下,现代日本企业的雇佣和就业形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向多样化转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显在失业和潜在失业人员的增加

近年日本劳动市场呈现出两大特征。第一特征为完全失业人员的增加和完全失业率的上升。1995年日本的失业人数约为210万人,完全失业率为3.2%。而到了2002年上升为359万人,完全失业率则创下了5.4%的纪录。之后在经济恢复的背景下失业状况虽有一定改善,但仍有300万人左右无法找到工作(2004年为313万人,2005年为284万人)。失业人员的存在和延续造成了劳动力的浪费。

第二特征为正式雇佣的减少和非正式雇佣的显著增加。日本总务省每五年实施一次的“就业结构基本调查”表明,1997年到2002年的五年间,正式雇佣减少了399万人,非正式雇佣则增加了368万人。此后2002-2005年间日本总务省《劳动力调查》的结果表明,正式雇佣同样被非正式雇佣以惊人规模所取代,整体上呈现出持续减少的局面。

就1997-2005年间的情况而言,日本企业的非正式雇佣数量整体上呈增长趋势。并且非正式雇佣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的生产部门、物流业以及第三产业的服务性部门,由于这些产业容易受到季节和经济景气变动的影响,企业利用非正式雇佣形态能机动地调节生产数量和雇佣数量的比例,以确保企业的绝对竞争力。总之,现代日本社会整体呈现出依存于非正式雇佣形态的趋势,而以正式员工为中心的企业时代已日渐远去。

(二)雇佣的短期化和非连续性劳动

现代日本企业中非正式雇佣的扩大主要表现于对年轻人非连续性短期雇佣的逐步扩大,而推进这种雇佣形态发展的是来自派遣劳务和业务承包的人才中介机构。他们从全国聚集求职人员,并向制造业的生产车间、物流中心、运输公司、便利店、医院和大学等制定了派遣员工的系统。据2004年日本总务省的《事务所和企业统计调查》,“来自其他人才中介的派遣员工或承包者”的人数已达到244万人,与2001年相比增加了28万人。

非连续的短期雇佣仅要求求职者在指定单位时间内提供劳动。求职者事先通过手机或电脑在中介机构的网页上填写自己所希望的职种和工作时间带。当从劳务使用方接到需要派遣人员的订单时,中介机构就在本机构的求职者数据库中检索出符合条件的人员从而决定派遣人员。人才中介机构依靠信息网络作为技术基础顺利实现了短期雇佣的组织化和制度化。

因非连续性的短期雇佣能做到以时间单位进行人员调整,企业可根据生产需要机动调整员工人数。无疑灵活的短期雇佣一定程度上使企业保持了较高的招工率,但由于雇佣合同时间大多为三个月或六个月之内,低收入和工作的非长期性使许多年轻人对未来不抱希望,对工作缺乏一定的忍耐性,很多人在期满前就辞去工作。另外,非正式雇佣形态还导致劳动人员的技能形成和蓄积相对较为困难,并远离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三)年轻正式员工的工作过量

随着日本企业中非正式雇佣的增加,正式员工不断减少,大量的工作任务和责任集中到少数年轻正式员工身上。他们身上出现了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等问题。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每月勤劳统计调查》,正式员工一年的实际劳动时间分别为:1998年2010小时,2000年2026小时,2002年2017小时,2003年2024小时,整体超过2000小时并呈增长趋势。日本总务省的《劳动力调查》也显示,每周工作60小时以上的雇佣者在1998年为549万人(占总数的10.4%),2000年为631万人(12%),2004年为642万人(12.2%)呈增加趋势,其中30岁前后的男性职员所占比率最大。

正式员工工作责任的增大和劳动负担的过重造成了年轻人较高的离职率,30%左右的日本大学毕业生在工作3年内辞掉工作的现状是与现代日本企业的雇用方式密切关联的。工作压力下近年日本年轻劳动者中精神病患者的比率急速攀升。厚生劳动省2004年度“因精神障碍引起的劳动保险补偿”的请求案件(524件)中,当事人为29岁以下的案件占22.7%,30-39岁的案件占36.1%。非正式雇佣的增加、雇佣形态的多样化导致了现代日本社会年轻人中“过劳死”、“过劳自杀”以及精神病患者的增加。

雇佣形态多样化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日本企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经济的全球化使企业面临来自世界范围的激烈竞争,为确保在竞争中的优势,企业必须不断制定和调整经营战略。通过实施大规模裁员的小型化策略和组织再编,在短期改善企业财政状况之外,企业谋求建立一种适应任何经济环境和竞争环境,具备柔韧性特征的人员体制。正如外包、派遣劳动等非正式雇佣形态所表现出的,这种人员体制跨越单一的组织,能尽可能调动和活用外部力量,而IT技术的革新则促成和加速了这种体制的实现和发展。

20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日本企业的发展进入了全面的多国籍化阶段。主要表现在企业将生产主体部门留在日本国内,以继续维持出口偏重型经济体系。同时,亚洲各国特别是在中国的工厂逐步改变以往主要从日本国内采购部件的状况,在当地进行采购。采购方式的变化造成了日本国内产品价格的下降。随着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各地的低价格商品不断反输入日本,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日本国内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其国内产业的空洞化。企业的多国籍化使日本国内的价格体系向亚洲各国的低价格水准靠近,逐步降低了其国内的劳动标准。虽然日本企业的海外工厂近年也出现了向其本国回归的倾向,但其前提条件为其国内的生产成本是否能维持与亚洲各国相差不大的水准。要维持低价格的生产成本,日本企业在劳动力的使用上只有彻底贯彻和活用派遣劳动和承包劳动等非正式雇佣形态。

由于日本政府对终身雇佣制下职员所承担核心任务的重新认识以及企业中对外部职员的积极活用,造成了日本企业雇佣形态的多样化。虽然日本经团连曾在2003年度总会的决议中提出了“应确立更为紧密的劳资关系、维持雇佣的安定性、努力提高生产性”的口号,但实际的经营状态决定了企业为强化经营基盘,采取了朝着向高效益部门进行经营资源再分配方向转化的改革和经济再生的方针。

结论

近年日本经济整体上虽有所恢复,但随着企业中雇佣形态的多样化和非正式雇佣的扩大化,大多数日本民众并没有实质性地享受到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相反社会两极分化的加剧却更让人担忧。非正式雇佣形态的增加直接导致社会低收入层的增加、国家税收的减少,国民收入的减少又引发社会保险不缴纳者的增加并加速少子化的进程。如果置这种劳动和雇佣方式不管,将对日本社会产生更大的负面效应,日本企业也不可能保证持续雇佣中老年的自由职业者。

为了尽可能缓解社会矛盾的深化,解决以上企业问题乃至社会问题,日本企业要加强培养年轻人在新雇佣环境下的新型工作意识,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工作支援,改善包含正式员工在内的多种雇佣形态下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同时,日本政府应尽力改变现代日本企业中具有劳动力浪费性质的雇佣体制,制定出在严峻的全球化竞争中较有前景的雇佣政策和劳动政策。

参考文献:

1.[日]泽田干.雇佣形态多样化的诸种样式.金泽大学经济学论集,2005(3)

2.[日]渡边治.多国籍企业时代下的新自由主义的改革和对抗的战略.女性劳动研究33号,1998

3.[日]伍贺一道.劳动市场的变革及风险的展开.季刊生计研究68号,2005

延伸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村干部2021最新述职述廉报告,供大家参考。精品文章《村干部xx最新述职述廉报
2023-06-2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军人述职述廉报告例文2020,供大家参考。2021军人述职述廉报告范文
2023-06-2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生产管理个人述职述廉报告,供大家参考。安全生产管理个人述职述廉报告时间转瞬
2023-06-21
2020镇长个人述职述廉报告范文  我叫xxx,现任双溪桥镇党委委员,今年经镇党委、政府工作分工,分
2023-06-21
职工个人在岗工作感想体会总结3篇  通过书写工作总结,找出过去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实事求是的去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