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读历史类通俗读物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工作报告 |

时间:

2021-07-28 09:58:46

|

[摘要]历史类通俗读物的审读需要编辑高度注意两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其一,要严把史实关,确保其作为历史读物的“历史本色”,即史实准确、客观、可信;其二,要精心推敲语言,确保其作为通俗读物的“通俗品位”,即语言通俗、流畅、易读。

[关键词]历史通俗读物 历史本色 通俗品位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3) 02-0036-03

近年来,大量历史题材的通俗读物充斥市场,每年出版的历史类通俗读物的数量和种类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候[1]。这些读物种类多样,良莠不齐。从作品的具体类型来看,有“史味”浓郁的通俗历史读物,这类读物内容真实可信,文字或通俗易懂或生动形象,能让人以轻松的方式在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受到熏陶,撰述者多为具有历史学专业背景的学者或者态度严谨的作家。有的历史读物,名义上打着告诉读者一段真实历史的幌子,也有较强的可读性,但在内容方面实际上却是在随心所欲地解读历史,虚构历史,以论代史,而非言之有据,论从史出,撰述者多为非历史学专业背景的人士[2]。

历史类通俗读物质量的优劣,尤其是其中所传播的历史知识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读者阅读时接受知识的准确性,对于正处于求知阶段的青少年来说,那些质量低劣的历史读物对他们的误导或许是终身的。因此,对历史类通俗读物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显得尤为急迫而重要。要保证历史通俗读物的质量为合格品甚至为上乘之作,一方面,需要作者在写作中,既要灵活运用生动通俗的语言,又要以严谨、严肃的态度对待的史实,确保史实准确、可信,所发议论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另一方面,编辑承担的责任也极其重大,需要编辑从严把关,对作品的语言、史实、结构等因素认真把关,尤其要对史实的准确性进行严格审读,以确保史实准确,经得起推敲。

笔者以亲身参与历史类通俗读物编辑的实践经验为依据,谈谈编辑历史类通俗读物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旨在抛砖引玉,与大家共享[3]。

1 严格审核史实,确保“历史本色”

历史类通俗读物,虽然读者定位主要为非历史学术研究者,其语言相对于历史类学术著作而言通俗易懂,更易于为一般读者所接受,但仍然属于历史书籍,应该具备历史图书最起码的特点,即历史本色:反映的史实应该做到基本上客观、真实、可信。作为编辑,在编辑这一类图书时,应该对其中史实的准确性进行认真细致的核实、查证,确保书稿作为历史书籍的历史本色,绝不能因为这类书不是学术著作而放松对其史实准确性的把握。

以我审读的《星火燎原》系列连环画脚本为例。这套丛书虽然在形式上为面向少年儿童的通俗历史读物,看似容易编辑,但为了使图书权威、真实,编辑部制定的编辑标准很高,即在审读时要严格遵循尊重历史的原则,对于其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等,都要进行细致严格的核实,编辑参考的工具书主要是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权威党史、军史著作,以此为参考,确保书中史料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对于一些在不同史料中记载的不同史实,必须参考至少两种及以上的权威工具书,互相比较印证以确定其真伪。

例如,在连环画脚本《强渡大渡河》中,关于红军强渡大渡河的主力1营在抢占大渡河后夺取敌人船只数量的问题,作者在稿件中认为“1营在大渡河下游缴获了两条船”,作者写作的主要依据是历史当事人的回忆录。虽然回忆录具有因当事人亲历亲闻而真实性较高的特点,但是要作为史实还得经过严密考证,必须要与其他权威史书相佐证,才能确定其准确性。在《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战史》(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军史编审委员会著,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版)和《红军长征史》(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中央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中,都明确写道,“找到的4只船,只有1只是好的,其他3只都需要维修”。因此,红1团1营在渡过安顺场渡口后,找到的船只应该是4只(只有1只可用,其余3只不能用),而不是两只。

另外,在审读连环画脚本《突破天险腊子口》的过程中,发现指挥从正面进攻腊子口的红4团6连连长的名字有疑问。关于他的名字有两种说法:杨信香和杨信义。经过翻阅他当年给《星火燎原》编辑部的投稿原件,发现稿件上登记的是“杨信香”,最后确定:书稿中多次提到的红4团6连连长正确的名字应该是“杨信香”。 此外,像一些并非错误但影响阅读的问题,也要予以纠正,比如,在连环画《强渡大渡河》的脚本中出现了一个地名叫“打箭炉”,这是民国时期的旧地名,是指现在的四川康定,但对于没有古代地理知识的读者来说,很难理解这一地名的真正所指。

对于由名家撰写的稿件,也一定要严格审读,认真纠错,绝对不能因为作者的名望而放松对史实的审查。如笔者编辑的《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纪实》书稿,作者是著名纪实作家,著作等身、博览群书,出版过多部作品,而且年逾古稀,在历史领域有很深厚的积累,谈论起和书稿相关的内容,更是滔滔不绝,使人感觉作者对整部书稿的处理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即便对于这样高水准的作者,我也对书稿进行了严格认真的审读。对书稿中涉及的大量历史事件及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历史人物的出生年代、任职经历等信息,我都参照军史、党史等权威书籍,一一进行核对。经核实,书中还是有一些史实有误,甚至有致命的硬伤,比如,关于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去世的时间,书稿中认为是1984年,经过查证应该为1983年6月10日。关于广州沦陷的时间应为1939年10月21日,书稿中却写为1939年10月23日,这些都是明显的史实错误,关系到书的质量是否合格。可见,编辑对于史实的把关,再严格都不过,多一分严格,对于书稿来说就多一分质量合格的保障。

总之,严把史实关,保证史实准确无误,是编辑历史类读物的一个重要原则,即便对于历史通俗读物的编辑,也绝不能因为是通俗读物而降低对史实准确性的把关要求,只有保证史实准确、可信、客观,才能守住作为历史读物的灵魂和底线。

2 精心推敲语言,确保“通俗品位”

历史通俗读物除了具有上述“历史本色”,即具有历史类书籍的基本特点,史实基本上做到客观、准确、真实、可信之外,还应该具备通俗读物应该具备的特点,即语言通俗易懂,或朴实无华,或生动形象,把枯燥刻板的史实表述得具有较强的可读性,甚至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因此,为了处理好历史通俗读物书稿中的语言问题,编辑一定要对其中的语言进行精心推敲,仔细斟酌,认真处理其中存在的语法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使其最起码达到通俗、流畅、读者易于理解接受的层次,确保其通俗品位。

先以笔者编辑的《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纪实》为例。在语言表述方面,这本书虽为历史题材的著作,但没有历史类著作常常具有的语言艰涩或者是说教式语言的特点,全书语言流畅,通俗易懂,朴实厚重,很少运用华丽的辞藻和抒情性的语言,可读性强,运用讲故事的笔法将故事情节巧妙地展开,时而平静缓和,时而跌宕起伏,叙述、描写、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显示出作者对历史题材文字很高的驾驭能力。即便是这样基础好的稿件,仔细审读,还是能发现有一些需要修改的地方。如:书稿中夹杂一些文言词语,“甚”“皆”“其”“之”等,与整部书通俗易懂的文风不相适应。为与全文朴实易读的文风统一,将文言词语都改为白话文。此外,书稿中还存在一些错别字。如“度过难忘岁月”误写为“渡过难忘岁月”,“卢沟桥”误写为“芦沟桥”,“凹凸不平”错写为“凹凸不片”等。可见,不管是普通作者还是名家大腕,都必须对其稿件的语言进行严格审核,任何一个细节都不应该放过。

此外,对于历史通俗读物语言的审读标准,一方面要使其通俗易懂,流畅可读;另一方面也要使其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更上一层楼。比如,笔者在编辑连环画脚本《翻越大雪山》时,发现此篇文本绝大多数语言生动形象、可读性强,具有较强感染力,但是还是有些历史细节显得有点干巴,缺乏生动的描述和合理的想象。文中对红4团翻越大雪山后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第80团会合后的场景的描写,只是非常简略地一笔带过,而没有展开描述,没有用生动形象的文字对会师后的动人场面展开叙述。修改时笔者加上了表现两军会师后心情喜悦的句子,增强了文稿的生动性。另外,在笔者编辑过的其余几篇连环画文字脚本中,也存在语言干巴、枯燥、不够生动的弊病,我都进行了润色修改,尽量改到文字通俗流畅、生动可读的程度。

对于历史类通俗读物语言的编辑,还要注意其他方面的问题,诸如文稿的结构问题、过渡词的使用、用词不当的问题、详略比例的安排、标点符号的使用、格式的规范统一等问题。如在《星火燎原》系列连环画脚本中,就存在不少类似的问题,涉及大量的部队番号及数字大小写问题,为了规范统一,统一改为阿拉伯数字。对于这些细节问题的严格审核,不仅能保证所编辑的历史读物符合最起码的通俗标准,而且还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达到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境界。

总而言之,在审读历史类通俗读物的书稿时,最关键的是要紧紧抓住“历史”和“通俗”这两个重点,即要保证审读的作品一方面要符合历史书最基本的特点,史实准确、客观、可信;另一方面要做到语言通俗易懂,流畅生动,能够将枯燥的历史讲得令读者易于接受。唯有此,才能保证编辑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读者的优秀的历史通俗读物,促进历史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让通俗历史之美惠及更多的人。

注 释

[1]本文所指的历史类通俗读物,主要是指属于历史类图书范畴的通俗性图书,即非虚构类图书,而非历史类学术图书,这些图书的语言通俗易懂或生动形象,内容基本真实可信,且在行文叙事时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很多以历史题材为叙述对象的虚构性图书,如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不在本文的讨论范畴之内。

[2]文中提到的两类历史类通俗读物,第一类主要指那些语言易懂、内容真实的通俗历史图书,如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的《中国通史纲要》,民国年间的史学大家黎东方的《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著名作家陈敦德的《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纪实》,大型革命历史回忆录《星火燎原》系列丛书等。这些著作的共同点是:语言通俗生动,内容真实可信,属于能让读者信得过的历史书。另一类历史类通俗读物主要指那些以历史上的某些人或者事为写作题材,在写作风格上运用大胆夸张、不同寻常的写法,基本上是用现代人的眼光来解读历史,赋予很多历史人物或者事件以现代内涵,内容上大胆颠覆传统,以论代史,历史基本上成为可以任意改造、加工、修饰的素材。这种类型的作品主要以近几年出现的网络历史读物为主,如近几年颇为流行的《流血的仕途》《明朝那些事儿》《宋朝那些事儿》《汉朝那些事儿》《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等。这些书完全颠覆了历史图书的传统写法,在可读性方面确实超过了一般的历史读物,但是在内容方面,如果按照是否尊重史实、是否言之有据的标准来衡量,这些书的内容尤其是史实经不起推敲,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书籍。

[3]笔者自2008年博士毕业工作以来,一直就职于解放军出版社《星火燎原》编辑部,参编及独立编辑了一些有分量的历史类图书。其一,参编大型革命历史回忆录《星火燎原》系列丛书,包括:《星火燎原全集》(共20卷,该套书荣获第二届国家出版政府奖)、《星火燎原全集精华本》(该书被教育部选定为向中小学生推荐的100本优秀图书之一)、《星火燎原普及本》(共11本,该套书入选农家书屋工程)、《星火燎原系列连环画》丛书(拟出100本,目前已出版20本,该书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支持,属全军及国家重大出版工程)。《星火燎原》系列图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截至2012年7月,《星火燎原全集》平装本发行1.15万套23万册,精装本发行2000套4000册,《星火燎原精选本》发行9.22万册,《星火燎原普及本》发行215.56万册,所有《星火燎原》系列丛书共发行251.78万册。其二,独立策划、编辑了由著名纪实文学作家兼导演陈敦德写的《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纪实》,编辑了学术著作《日本古代史》《日本中世史》(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收稿日期:2012-08-22)

延伸阅读
物流个人实习总结范文3篇  时间稍纵即逝,充满意义的实习生活结束了,想必都收获了成长和成绩,这时候,
2023-06-20
收银员顶岗实习周记范文3篇  实习是每一个毕业生必经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巩固知识,
2023-06-20
企业实习单位评语意见简短四篇  在单位实习后,单位都会对你的这段时间里的实习情况做个小结进行评论,想
2023-06-20
大学生酒店实习心得体会3篇  近年来,在高校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共同努力下,产
2023-06-20
大学毕业生车间实习心得3篇  车间生产实习是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性环节。在生产实习过程中,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