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校:我的大学生涯

工作总结 |

时间:

2021-10-23 09:49:56

|

新鲜

目前我国从小学至大学主要实行的是秋季始业,但在我的记忆里,1978年全国大专院校却招过两次生,既有春季始业,又有秋季始业。我上省财校时为春季始业,2月入学,同年7月,省财校又招了100名学生。故此,我们这100名被称为春班生,另100名称为秋班生。到现在说到省财校78级学生,人们还不忘追问一句“春班的还是秋班的”。不过不谦虚地说,这一问内中有许多涵义,春班生都是往届生,有生活阅历,普遍比较优秀,用韩志方老师的话说,他教书一辈子,最得意的一届就是1978年的春班生。当然了,秋班生及其他校友都很优秀,都值得我去学习。

新鲜,这两字字典里的解释基本是相同的,但每个人对它的感受却是各不相同的。古人云惟“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乃人生最大幸事。其实不然,人生最大的幸事莫过于“新鲜”二字。试想古时候财主家的少爷十来岁就娶媳妇,他什么也不懂,只把比他大的媳妇当佣人,这洞房里何来的幸事?;再比如现今高考职高以上录取率高达百分之六、七十,金榜题名只不过是家常便饭,够不上什么幸事,也没什么新鲜的,谁也不把它当回事。所以我以为人生最大的幸事莫过于新鲜。朝思暮想的那点事一旦实现了,多么的兴奋,多么的新鲜!因为那是你所企盼的,过去又未能看到的、未能体会的。哇,新鲜,太新鲜了!

言归正传。现今已并入西安交通大学的陕西财经学院位于翠华路上,门朝西。当年我们上学时,学校的门是向北开着的。当我步入校门,一幅“热烈欢迎新生入学”的标语映入眼帘,一瞬间全身热血沸腾。在我看来,这仿佛不是一条标语,倒像是我的一个梦,一个做了23年的梦。接待我们的老师是那样的热忱,那种热忱只有在那个特定的年代、特定的环境才会有,才会体会得到。当时,我认下的第一位老师就是我们的班主任张志明老师,他言语不多,凭着我不算小的年龄,一眼就看出他的热心与善良。张老师让先到的同学帮我提着行囊来到校门西边的学生宿舍楼四层朝北的宿舍里住下,这间房一住就一直到毕业。

报到了、住下了,揪着的一颗心也放下了,这才顾得上兴高采烈地观察、熟悉环境了。于是把宿舍楼、教学楼、礼堂(餐厅)、操场等齐齐走了一遍、看了一遍。新鲜,看到什么都觉得新鲜,因为这些都是我曾经梦想过但从来也没敢想它会真的实现的,如今实现了,成真了,圆梦了!当时那个新鲜劲就别提了,就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像我们这些农村娃,在家时就是县城也没去过几次,转着看着财校那不算大的院子,七扭八拐几个弯后就找不到“北”了。东奔西闯瞎转半天寻不到回宿舍的方向,自已都觉得好笑,结果碰见同宿舍的杨稳柱,他问:“怎还没看够?”我答:“新鲜”。其实那时已经转迷糊了。受当年影响,至今我也是没有方向感,自己开车到东郊或西关转转,往往就找不着回单位的路了。见笑。

同病相怜

从“童年”一路写到“走出故乡”,进城后的路怎么走?自1978年2月入校上学,1980年2月毕业留校,到1983年6月调入省交通厅,我在陕西省财经学校上学、工作五年半

用“生不逢时”来形容我们这一代人恰到好处。听起来我们这代人“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好像是非常幸运的,事实上我们自生下来就饱经风雨、历经磨难:长身体时是吃不饱、穿不暖,到今天显现出来的是未老先衰;长知识时遭遇文化大革命的闹腾,书没读多少,“刺”长了不少,到今天感到无奈的是不学无术。因为有太多的坎坷不平、根根杈杈,所以至1978年我再次上学时,已经23岁,正好是现今大学生毕业的年龄。

我感觉,这陕西省财经学校和我们“同病相怜”,她也是历经折腾,至今有关她的历史沿革也是众说纷纭,以至于我也说不清楚自己的母校究竟是谁。1978年我们上学时的母校为原陕西财经学院(因文革下马而改称为陕西省财经学校)。我们这届学生共计100名,分财政和会计两个班,每班各50名,我是会计班5组的学生。当年学校教职工大约400余人,即师资与学生的比例是4:1,这恐怕是史无前例的,也恐怕会是后无来者了。记得当时为我们上课的老师多数是文革前财院的教授或讲师,他们有杨宗昌、郝淑云、刘世爵、段文燕等老师。这些教给我们财会知识的启蒙老师现已全部退休。据说这陕西财经学院的前身是西北大学经济系,再往前追溯还能追到1929年创办的北平大学法商学院,现今又合并到了西安交通大学。正应了一句老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到1979年,陕西财经学院恢复名号,开始招收本科生,这时我们才明白:原来这陕西财院和原省财贸学校是两所学校,在文化大革命中合并在一起的,取名陕西省财经学校。两校分开后我们被算作省财校的学生,因此就没有了上课的地方,没办法就在财院校园里搭临时席棚上课,开始了寄人篱下的学习生活,直至毕业。后来省财校在翠华路植物园对面建设了新校址,若干年后省财校又升格为大专,称陕西省财政专科学校,同时把“省财校”这块牌子保留下来,在咸阳原上建立新校称陕西省财经学校,再后来这咸阳省财校也升为大专,具体叫什么名称我也记不得。陕西省财政专科学校后来又和省商专、省工商学院合并升为本科,即现在的“西安财经学院”。如此折腾既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对教育的重视及教育发展的迅猛,也反映出政府行政能力或许不足、或许缺乏周密性。说半天,各位看不明白,我也写不明白,更不明白的是我不知道哪所学校才是我真正的母校。不过西安财经学院出了个DVD《奋进中的西安财经学院》,内中还对我有所介绍,所以我就攀高枝吧,母校就认作“西安财经学院”了。

拼命精神

刻苦,其滋味凡读书人都尝到过,也实践过。没有刻苦的精神,就不会有好的学习成绩,就是神童也不例外。假如你以神童自居而放弃刻苦努力,那你就一定达不到更高、更深的水平和程度。然而还有一种比刻苦更为刻苦的精神,那就是拼命,我们那届学生正是这样的。如果单用刻苦来比喻我们当年的学习精神那是远远不够的,而用拼命来比喻一点也不过分。

十年文革浩劫,剥夺了十届学生公平、公正、公开上大学的权利。对于我们这些农村人来说,也就是割断了我们依靠自身的先天条件和刻苦奋斗走出大山的最直接而有效的途径。1977年恢复了高考制度,给了我们一次新生,让我们重新走进了学堂,使我们成为了改革开放以来受益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幸运者。用什么来报答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用什么来夺回我们已经逝去的宝贵时间,仅有刻苦是不够的,只有拼命。我们是用拼命的精神来弥补曾经因文化大革命而缺失的知识和已经学晚了的新知识。

我这文字虽然粗糙,但一定能够唤起当年同学们的共鸣。曾记否,我们这些当过农民、当过小教、当过工人的乡下人,再次以学生身份坐在教室里听课时的那份兴奋;晚自习的下课铃声响过许久,但死活不愿离开教室,硬是让老师“赶”走时的那股韧劲;快到期中、期末考试的时候,大伙彻夜不眠地死背硬记的那种拼劲;考试成绩低于90分时的那种沮丧的表情……所有这一切都是我们的曾经。现如今,所有这一切在我们自己的身上不知还有无留存。如今的大学校园学习风气正浓,但真不知还能否寻找到1978年我们上学时的那股拼命精神。

拼命是一种精神,对我们来说,也是难忘的一段划时代的奋争。你也拼命,我也拼命,无意间形成了比拼,这种比拼转换出无穷的力量,它使我们每个人都得到了提升。然而比拼终究会有强有弱、有输有赢,差距就此产生。比出了地域之间教育基础的不同,比出了每个人接受能力的高低。就当年而言,相比之下关中地区的教育水平高于陕北、陕南,而陕北又略高于陕南。大家都在拼命地学、废寝忘食地拼,但考试成绩明显不同。记得班里学习成绩最好的要数董志明、黄恭信等,他们都属关中地区。我自己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等偏上,再拼、再争也比不过关中地区的基础较好的同学。看来光靠努力、拼命是不够的,还得有悟性、有智慧。

延伸阅读
企业采购管理制度范文3篇  在现在社会,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制度,制度具有使我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
2023-06-19
企业安保个人工作汇报  回忆过去,在这一年里,自己谨遵公司领导的指点,不断在工作中改进自己,提升自己
2023-06-18
企业员工培训工作计划范文3篇  改善全体员工的知识结构,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满足
2023-06-14
2021年度企业工作计划范文3篇  工作计划表就是使用表格的形式反映工作计划的内容。表格是工作计划的
2023-06-12
企业销售团队工作汇报  首先要调整自己的理念,和公司统一思想、统一目标,明确公司的发展方向,才能充分
202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