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工业设计课程体系的转型与探索

工作总结 |

时间:

2021-09-02 10:45:42

|

[摘要]地方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是教育改革、人才培养的共同需要,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培养应用型工业设计人才过程中,课程体系的设置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应用能力分析、专业模块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的转型等方面探讨了地方院校工业设计专业转型发展问题,提出了依据应用能力的不同需求,设定相应的专业模块课程和相互融合的课程内容,是人才培养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工业设计;转型;课程体系;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6)020087050

引言

2014年4月,在河南省驻马店召开了由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以“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为主题的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178所高校通过了《驻马店共识》,标志着我国地方院校转型发展进入正式进程。

学校提出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按照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需求和自身的办学传统、办学优势与办学特色,科学定位了办学目标、培养层次、服务面向、人才培养等目标。2015年1月,学校“校政企”联盟成立,转型发展迈进了一大步。

工业设计专业是机械类专业群中专业之一,如何适应转型发展,课程体系的转型是核心内容。本文就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转型等方面讨论地方院校应用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

1应用技术大学

1.1应用技术大学涵义

应用技术大学是现代大学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新型办学形式,其与传统大学一样具有高等教育属性,并且有其创新性之内涵,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技术进步的产物,其基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服务国家技术技能创新积累,立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直接融入区域产业发展,是集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的大学类型[1]。

1.2应用技术大学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目标是以适应社会需求为主,结合理论和实践,以应用型教学和实践技术开发为主要形式,培养出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应用技术人才。具体而言表现在能够实现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功能;强调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视通过科学研究来培养人才、服务企业和产业;办学层次定位为本科教学型大学;理念是将大学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互为依托;坚持面向地方、服务地方的同时[2]。 依据人才培养的规律来分析,可以概括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即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培养方案或课程体系、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管理与评价等环节或要素[3]。

2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2.1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以适度通识教育+应用性专业教育为内涵,以校企联合培养推进系统化教学改革为实现路径,采用“2+1+1”人才培养模式。利用2/4左右的时间来加强学科通识教育和基础课程的教育,以夯实人才的理论基础,主要安排在培养前期。用1/4左右的时间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教育,以提升专业理论素养,主要安排培养中后期。用1/4左右的时间通过实践来强化专业应用能力,时间上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合理地分配在不同学期进行。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吸收地方和区域行业专家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使人才需求及时反馈到人才培养过程,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构建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紧贴地方需要和学校实际。

根据地方和区域的行业发展现状与规划,工业设计专业主要是面向服务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特别合作试验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基地、工业园区等区域;面向电子信息、机械工业、轻工日化等行业,培养具备产品设计能力和机电工程技术基础的应用型人才。

2.2课程体系转型的工作流程

课程体系转型的工作思路如图1所示,依据应用技术大学的要求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对工业设计人才的应用能力水平进行评估,得到9种能力在人才培养中的权重。然后,结合区域经济和地主发展战略和现状,制定专业模块课程,进而调整课程内容和学分,应用能力和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3应用能力与专业课程模块

3.1应用能力分析

工业设计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设计能力、适应能力、表达能力、动手制作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使之成为符合时代需要和区域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为摸清工业设计人才的应用能力需求,学校举办专业建设研讨会,选取往届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单位和地方知名的设计师、人事经理、行业机构等数名从业者作为调研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以调研分析结果为基础,结合同类院的专业培养目标,确定工业设计专业的应用能力培养目标。

能力需求类聚为9类[4],分别为:设计能力(A1)、创造性思维能力(A2)、艺术表现与审美能力(A3)、机械工程技术使用能力(A4)、手绘与制作能力(A5)、计算机能力(A6)、学习研究与沟通能力(A7)、市场洞察能力(A8)、设计管理能力(A9)。

采取两两对比和权重打分的原则,能力要求最高的为9,要求最低的为1分,分值越高,能力程度要求越高,调查问卷共16份,先将各项能力的得分进行合计,然后对各项能力的总分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项能力在应用能力中权重,如表1所示。表1应用能力权重分析表

名称统计数据能力A1A2A3A4A5A6A7A8A9合计321263234175146175882929权重0.220.180.110.170.10.120.060.020.02排序124365788由表1中权重和排序列可知,在人才培养中应注重设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机械工程技术使用能力、艺术表现和审美能力、手绘与制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兼顾学习研究与沟通能力、市场洞察能力、设计管理能力的培养。

3.2专业课程模块设置

基于社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9类能力的要求不同,结合区域发展战略、专业自身建设现状,根据课程间的联系,建立7个课程模块,主要围绕设计能力、创造性思维、机电工程技术、艺术表现和审美、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应用能力进行设置。各个专业模块课程介绍如下。

1) 造型基础模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设计表现的基本功底,初步掌握造型时在处理形态问题时考虑材料、构造、功能、比例和尺度等因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形态、形式美感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以及训练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形态创造观。

2) 设计理论模块。产品设计的理论知识,为专业设计课程提供理论基础,形成理论框架。注重传授学生设计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修养和基本能力,不强调设计针对性,更重视素养的培养。

3) 设计表达模块。培养基本表达技能和技巧,掌握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理论基础,进行设计表达的能力。

4) 工程技术模块。使学生认识材料特性、成形工艺、公差与配合、常用机构、机电产品的原理和组合、制造技术等实用有效的技术基础知识。强调以机构、材料、结构为主体的应用型设计,培养学生掌握材料的综合性能和加工工艺,且通过一定的设计方法和人机关系来实现产品的可靠性和人性化。

5) 产品设计模块。训练学生对产品设计的能力,涉及选题、方案表达、人机、材料、工艺、外观、功能、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内容,是对各种能力的感知、体会、积累与获得。

6) 专业拓展模块。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视野等。

7) 集中实践模块。训练学生依据理论知识而进行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对工程的认识,提升产品制作的能力和水平。

3.3专业模块课程设置的改革

课程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专业模块课程的设置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5]:课程结构上体现“宽、实、多”结合;体现区域产业特色、行业企业需求;实践课程比例大;课程组合上采用模块化。

]ziwף,~
ޔ:p0Fix۠zvizeH?i~?{m߿駏^iy}6Ӎ?iky邀请行业专家、设计师等到学校进行讲座,使行业发展形势、人才需求、最近动态等信息展现给学生,缩短学生与行业的距离。

设计竞赛的命题,采取引进来的方式,题目采用地方政府、区域、行业、企业等机构组织的设计大赛主题,如2014年将全国工业设计大赛、江淮杯、五金杯、芙蓉杯、帝度杯、美的创意大赛等的主题作为设计竞赛的主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术讲座和设计竞赛较好地加强人才培养与外界联系,丰富学生视野、了解行业、提升能力。

5转型后的效果

工业设计专业通过课程体系的转型和发展,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学科竞赛、服务地方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专业模块课程,解决了课程之间的脱节现象,将相关的课程模块内容衔接起来,有机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促进应用能力的逐步形成。避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孤立地面对各门课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教学效果。

2) 有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就业。课程体系中注重了集中实践环节和产品设计模块课程,通过对产品设计的全过程学习和训练,培养了学生自身的综合设计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设计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和企业的能力等素质。从近三年的毕业生就业统计信息来看,学生从事产品设计与开发相关工作的比重逐年上升,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的信心不断增强。

3) 课程体系转型推动了课堂教学和教学理念的转变,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明显,师资队伍水平提升。近三年,工业设计教研室完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1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4项。学术讲座、学科竞赛、企业实习等内容,使教师接触到了新的设计理念和经验、新材料和新工艺、企业的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等信息,并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教学实践中去,符合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自身水平不断提升。

4) 以产学研项目为载体,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通过教师、企业、学生共同完成企业项目,最终培养出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综合设计技能人才。同时,社会和企业也体会到参与人才培养的必要和意义,从而达到了学校、社会、企业的双赢和进一步合作。

5) 学生积极参加设计竞赛,并获得奖项。2014年获得全国工业设计大赛广西赛区二等奖2个,三等奖6个,社会和企业主办竞赛奖项1项。

6结束语

工业设计专业涉及了机械工程和设计学两个学科,在工科类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中,过多地强调工科的教学,忽视设计艺术的教学,将影响设计造型能力、表达能力、设计能力的培养。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的生源是非艺术类考生,如果片面强调设计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学校和学生即使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也不如期望,反而导致学生对专业发展的顾虑和学习的兴趣。如何从时间、知识结构、层次、能力、行业需求等方面把机械工程和设计艺术的完美融合,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转型任务之一。课程体系的转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经不断地教学实践来完善,只有积极的探索,才能培养出“紧贴业界,校地协同”、“实基础,适口径,重能力,能创新”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孟庆国.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R].北京: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2013:1721.

[2] 何金平,邹平,杨丽宏,等.试点探索 建设应用技术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4,(10):4749.

[3] 王冰,陈兆金.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基本问题探讨[J].天中学刊,2014,29(6):117122.

[4] 曾富洪,李泽蓉.基于QFD理论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计[J].工程设计学报,2009,16(6):415420.

[5] 董立平.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J].教育研究,2014,(8):6774.

[6] 姚寿广.德国两类技术型大学的比较与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1,(3):9295.

Transform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for

Industrial Design in local university

DUAN Jiaxian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Wuzhou university,Wuzhou543002,China)

AbstractThe Local university is transformed into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which is common demands for educational reform and talent development;furthermore it is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restructuring economy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curriculum system directly affects quality of talents in the course of talents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blems from training mode,application ability,major modularized course,classroom education.It is presented that the major modularized course must match to the different demands for application ability,whi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ining talent in the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industrial design;transformation;curriculum system;exploration

延伸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手术室护士年终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手术室护士年终工作总结手术室护士年终工作总
2023-06-2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警年终个人工作总结例文,供大家参考。民警年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导语】工作总结
2023-06-21
收银员领班年终工作总结范文3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
2023-06-17
客户经理2021年终工作总结3篇  客户经理的工作就是以客户为中心,当好客户的“参谋长&
2023-06-14
部门经理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过得飞快,一年的工作又将告一段落。回望过去一年无论是思想境界,还
2023-06-14